對於我來說,寫這篇文章,也是一種接近荒謬的行為;因為我這一生從沒有寫過任何一篇與政治有關的文章。

 

然而身為一個十多年來游走于兩岸的台灣人來說,側看台灣的民主政治,不僅可以看的比較清晰;更多的是心裡頭千絲萬縷,糾結難解的複雜的感觸。

 

最近看了幾篇與台灣選舉相關的文章,心中的感觸越發深沈,心裡更有許多話,有些不吐不快的衝動,終於寫下了此生第一篇跟政治有關的文章。明年一月的台灣將會走上一條甚麼樣的道路?是回到陳水扁時代的;充滿虛幻的激情卻幾乎一事無成,在不斷的衝突與苦悶中的摸索的道路,還是一條可以預測,較為穩定平順的祥和之路?

 

無論我們怎麼看自己,都不得不承認,台灣的民主在現實環境的壓迫之下,是畸形與不正常的,然而這種需要全民團結以對付的情況,卻被許多政客們用來當做操作的空間。以前讀黃光國教授的《民粹亡國論》,心有同感,拿來時下驗證,如果台灣不能理解民主不等於民粹的道理,即使不至於亡國,台灣的繼續虛耗在所難免。

 

選舉,這所謂民主政治最神聖的行為,在台灣的民粹擠兌之下,變得脫離理性與弔詭。

 

弔詭在那裡?其實可以從這次總統選舉來看。經過了前面十幾二十年的風風雨雨(陳水扁+李登輝),台灣人除了嘴巴里爽,心裡獲得點安慰外,得到的是一個以救世主出現的;永遠在下指導棋;永遠不肯閉嘴,永遠在亂的李前總統。還有口口聲聲愛台灣,卻努力貪污以中飽私囊,到了獄中不但毫無反省還喋喋不休的陳水扁。這兩個人過去帶給台灣的,無非是巨大的傷害與痛苦。如果再加上念念不忘總統大位的宋楚瑜,那麼,政治老人們在下台後的指指點點,似乎已經成為台灣政治的常態。放眼世界主要民主國家,即使在中國大陸都沒有這種令人不敢恭維的怪現象。

 

然而這次選舉,李陳的接班人,竟然還能跟馬英九打個旗鼓相當,這的確讓我頗為吃驚,再加上一個以攪局為職志的宋楚瑜,台灣的老百姓真的那麼健忘嗎?台灣的命運真的那麼坎坷嗎?

 

我是在為馬英九說話嗎?是的。我完全不否認。我所想說的,是馬英九有那麼差嗎?差到我們為了要給他一個教訓,卻用未來四年來再做一次試驗--一次完全不能預測的試驗!

 

當年的李登輝,我曾寄予厚望,後來的陳水扁,我也寄予厚望,可是實驗的結果是甚麼,我們都了然於胸,寄望-失望-絕望,苦的不是這些人,他們好的很,苦的是我們百姓,他們口口聲聲為國家為百姓,但是所做所為全都背道而馳。然而,天真的老百姓,很可能再次浪漫的以為--下一個不一樣的總統會更好,在此;經驗似乎沒有了用處,記憶也不復存在,我們似乎願意再用一個未來的四年,再做一次作實驗。

 

馬英九有這麼差嗎?我的一個多年好友,原本就是外省二代,一向親藍,但是一提到馬也開口大派馬英九的不是,可是當我問他馬英九哪裡做得不好的時候,卻說不出一些具體的例子。《三人成虎》,這就是反對黨(包括宋楚瑜)要的結果,在他們大力的渲染之下,馬變成一個軟弱,無能的總統,這種印象一再渲染,就變成一種具體的形象。

 

我們來看看馬被批評的最多的是甚麼。

 

綠營的就不必說了,意識形態的枷鎖緊緊地扣著,做得好也好,爛也好,清廉也好,貪也好,都不是重點,就是看藍的不順眼。即使馬英九希望以寬闊的胸襟來化解藍綠的對立,不但化解不了綠的鐵板,也成了藍營批馬最重的議題。

 

的確,馬是有些天真,以為透過誠意能夠化解對立,可是他錯了。然而,身為國家領導人,他應該像阿扁那樣去挑起仇恨而收取個人利益,還是應該在他的位子上盡一切努力去嘗試著和解呢?當然嘗試並不成功,但這是他的錯嗎?我們應該對他有著更高的敬意,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去責備他的和解作為。

 

再來就是對於扁案的不作為。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,馬本就不應該介入司法,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。但是某些深藍的支持者卻一再的以此來批評馬,這就讓事情的是非變得模糊起來。

 

為甚麼台灣人對於總統的要求會變成這樣呢?話說回來,就是李登輝與陳水扁任內大力的操弄民粹,幾乎所有議題都親上火陣,並且火上加油,養成老百姓習於嗜重鹹,好像只要是總統都應該這麼幹才是對的。對於馬英九這麼一個極度尊重法律的人來說,前兩任總統的作為,應該都是他所不齒的。要他做一個表裡不如一,口是心非的人,看起來是很困難的。於是為他贏來了“法匠”“呆板”“無情”“無趣”“不夠圓融"......等等不一而足的負面批評。可是作為一個領導者,這些特質應該為他贏得的是尊重;而非批評。

 

以上這兩件事,說明馬不但不是個軟弱的人,反而是個堅守原則,內心堅強而不妥協的人,部分藍營支持者希望他做的事情,都是前兩位總統玩法弄法的民粹手法所造成的不良影響。當我看到維基解密透露馬不喜歡宋楚瑜時,我對他更為欽佩,因為他當年想法如此,到了今天,即使宋楚瑜如此的以參選脅迫他,他對於宋的回應,仍然和當初一樣,即使這麼做很有可能讓他失去連任的機會。

 

這四年來;馬做了甚麼,大家好像都視而不見,卻可能願意把機會給一個甚麼都還沒做,充滿問號的蔡英文。或者輕信一個已經沒有政治人格,唱著高調旨在報復的宋楚瑜。或者說,台灣人民願意再豪賭一把。

 

給一個政策講不清,過去的言論主張與現今完全矛盾的候選人,台灣人在想甚麼?又一次冒險性的賭博?很多事可以實驗,也有很多事無法實驗,因為政治上的一次實驗所消耗掉的是四年寶貴的光陰,還有百姓們的情感,財產.......等等。過去的,失去的,可能就回不來了。但是這種情形我們要經歷多少次才會醒悟?

 

改革是困難的,改之革之的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,然而馬沒有選擇逃避,得罪人絕對是在所難免,如果你瞭解政治這個大醬缸的話。於是,馬的不柔軟不妥協不和稀泥變成了他的錯誤,不但被對手拿來做文章,我相信就算是國民黨內扯他後腿的人也不在少數。然而,如果老百姓們還是看不清楚事實的真相,選擇了一個昨是今非,毫無執政內涵的候選人再做一次實驗的話,基於上次陳水扁的經驗,全台灣的人民又將再度墮入五里雲霧之中,邁向一個我們無法捉摸,極可能又是一次苦悶的未來!

 

當馬英九秉持改革的理想,致力於兩岸和平之開展時,那些既得利益者,或者是沒有分到大餅的人,會扯他的後腿是理所當然的事,但是身為老百姓的我們,此時正應該給他掌聲,作為他致力改革的有力後盾,如果我們連這樣的情勢都看不清楚的話,那麼我們的確不配擁有這樣的領袖,更遑論一個民主自由,和平安樂的台灣?

 

馬英九也是人,也有很多缺點,可是做為一國家個領導人,他的特質卻恰恰是一個清廉正直的政治家所需要的;而他的缺點並未帶給國家與老百姓任何傷害。他的確很笨;可以多妥協一點,可以多彎一點腰,可以常噓寒問暖多說些好話,可以拿國家的資源來攏絡反對他的人,可是他笨得都不會做,於是造成了黨內外對他他軟弱無能的無情批判;如果這樣的國家領導人我們都覺得不合格;那麼我們拿甚麼來作為衡量蔡英文與宋楚瑜的標準呢?

 

這二十年來,台灣難得看見一位誠實,信念如此堅定,原則一以貫之的總統,然而;他現在卻正在與“影武者們”作困獸之搏,這不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弔詭是甚麼?

 

四年前我們苦於阿扁的貪腐(其實這才是無能加無恥),我們雀躍於馬英九的當選(綠營支持者例外),這是台灣民主可貴的地方。當時的馬英九因為他的人格特質,他的品格受到肯定而成為總統。四年後,馬英九還是一樣的馬英九,然而他卻錯了,甚至於可能被唾棄;因為人們要當時的馬英九做總統,卻要在他當選之後變成不是馬英九,這是台灣民主最荒謬的地方。至於有人信誓旦旦地說,三只小豬對選舉有決定性的影響,對我而言,更是荒謬中的荒謬,台灣的選舉水準真的就只有這樣嗎?這是題外話。

 

我不是挺馬反蔡(宋楚瑜,我根本懶得去談他),而是回憶起李登輝加上陳水扁這二十年,台灣雖然步入了真正的民主政治,可惜最後都在個人的權利私慾中被扭曲,他們本來可以為台灣民主樹立可長可久的典範(這也是我當初樂見他們來領導台灣的理由),然而他們都沒有這麼去做。二十年是一段不短的時間。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,當年他二十出頭,二十年過去,他已經四十好幾,他人生的黃金歲月卻剛好與台灣虛耗的二十年重疊;可是他再也不可能回到二十歲了。

 

台灣需要甚麼樣的領導人?需要一個搞貪污並三不五時乘著飛機搞迷航,動不動拆東拆西,造成整個社會不安,引起兩岸衝突,引起國際憂慮的總統--的接班人,一個甚麼都無法說明與證明的候選人;還是要一個尊重司法,為了能讓族群和睦相處,動不動就道歉;為了兩岸和平不惜被冠上賣台的帽子,為了預防貪腐要求家人辭職,並且也已經證明能讓國際放心的總統?

 

這個選擇在我們的手裡,我們願不願意做為馬英九改革的後盾,希不希望見到一個不被扭曲的民主台灣,在我們投下這一票之前,的確要好好的思考,我們是用情緒在選總統,還是用理性在選總統,因為他們所可能造成的後果,對於我們未來的影響,是巨大而深遠的的,三思三思!

 

 

 

給力吾吾     2011年11月25日 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ccw1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